天门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2021年房产、装修收缩,2022年几大关键词!

    2021/12/31 10:19 来源: 作者: 浏览量:140

    2021年各行业有喜有忧,表现分化。大宗商品、新能源表现亮眼。但在疫情防控、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货币增速下降等因素影响下,也有一些行业在收缩,与家居相关的装修、房产收缩达30%以上。2021年是不平凡一年,也可能是家居行业的转折点,


    距离2021年的结算还不到一个月,许多人的目光已经转向了2022年。今年无论做的如何,都即将成为过去,放眼未来可能更为重要。2022年这些关键词是值得关注。

     


    装修


    《财经十一人》从装修与园林行业52家样本公司了解到。基准期总营收1285亿元,总营业利润79亿元。与基准期相比,当期总营收下降了4.4%,总营业利润下降了56%。两者的平均值为-30%。

     

    装修与园林行业的总营收下降不大,但营业利润下降了很多。在52个样本公司中,基准期有5家亏损,亏损总额13.2亿元。而当期有18家亏损,亏损企业占比为34.6%,亏损总额22亿元。

     


    装修与园林行业的兴衰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房地产行业主要影响了该行业的需求。装修与园林行业营业利润的下降,还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在需求疲弱、成本上升的夹击之下,该行业的营业利润显著收缩。

     

    一位头部券商相关领域的研究员预计,由于房地产行业未来困难重重,2022年装修与园林行业会继续收缩。

     


    房地产

     

    克而瑞公布的今年11 月房企销售额显示,房企10 强、50强、100 强的11 月单月销售分别为2897亿元、7022 亿元、8458 亿元,同比增速为-28.5%、-37.8%、-37.6%。20强房企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中南建设,达到52.4%。

     

    房地产的净利润也会显著收缩。房地产企业持有存货的价值往往是其营业收入的数倍。由于房地产价格下跌,如果严格做存货减值,今年相当比例的房地产企业的净利润将是负值。

     

    然而,以上两点都不是房地产得第一的关键理由,关键理由是以下两点。

     

    第一,房地产行业正经历着普遍性债务危机。相当比例的民营房企经历了、经历着、将要经历债务危机。房企60强里有约40家民营企业。根据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的测算,这40家里面,已有5家发生了债务违约,另外还有10多家存在债务违约的风险。

     

    第二,2021年大概率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拐点。根据房地产周期理论,此后5年房地产都将下行,难以再现过去12年的辉煌。


    卖场


    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市场面积约为233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率为5.66%。


    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2021年,全国建材家居市场于危机之中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全行业转型升级、结构性调整步伐再提速,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行业马太效应日渐凸显:头部建材家居卖场企业凭借规模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等,扩张速度仍然较快,中小企业生存举步维艰。


    2020年以来,各大建材家居卖场陷入流量断崖式下跌的困境,不能主动变革的传统建材家居卖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逐步淘汰,有的出租率已经极低,但仍在坚持。


     

    2021年是不平凡一年,也可能是某些行业的历史转折点。

    2022年可能有一些主要的关键词是需要注意的。


    疫情


    第一个词依旧是疫情,这是主旋律。


    这两年全球都在经历被疫情支配的恐惧,所有人都期待能回到过去没有病毒危机的日子。但2022年大概率还是和疫情抗争的一年,只是情况比这两年都要好。



    随着疫苗的普及,2022年疫情对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制约趋势上是下降,预计有更多经济体重启经济、开放边境、选择与疫情共存的模式。今年10-11月,疫苗接种进度领先的多国已宣布实行新的重新开放计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最近的《中国日报》采访中提到,如果2022年初疫苗接种率超过85%,中国将考虑开放边境。


    但如果理性来说,今年以来海外依旧经历了三轮大规模的疫情反复,疫苗的铺开是否就是全球疫情的拐点还是不好说。因为在疫苗不断变种的情况下,通过疫苗实现群体免疫还是有待观察。明年大概率是无法完结的。至于口服新冠药,暂时也只是统计学层面有效,在重症方面似乎是失败的。


    所以明年疫情依旧会左右全球经济,但是整体都在好转,尤其是发达的经济体。随着对疫情的控制和边境的开放,受疫情压制的板块,大概率会开始振作。当然,最担心的风险依旧是病毒变异等。


    供需矛盾


    供需矛盾可以说是2021年的主线,那到2022年会如何呢?


    现在有些行业产能建设周期短的,供给已经逐渐跟上,价格上升的势头已经开始走缓。到明年大部分行业产能的恢复,有的甚至是过量的投产,可能会出现供给过剩,叠加库存周期的回落导致上游价格的回落,制造业中下游可能迎来机会。一些下游没有支撑,景气不够强势的板块,其对应的上游周期大概率面临的是进入下行周期。


    无论是基本面还是流动性角度都不太支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但长远来看,未来大宗价格波动的中枢或有抬升,主要还是能源结构转型,部分上游扩产受到限制,可能提升商品成本。


    通胀压力


    对于2022年,全球来说,在影响较大的原油方面,明年在既定的OPEC+增产计划的安排下,今年飙涨的原油,明年供给释放或带动油价趋于下行。潜在的供给增量还有来自非OPEC国家,预计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挪威、巴西等国家都将缓步增产。


    加上明年下半年可能主要经济体进入政策收缩期,通胀压力可能会得到缓解。在此之前,还得扛着。


    国内来说,明年的猪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猪价明年二季度可能筑底,然后开始新一轮的猪周期,会抬升整体CPI的水平。


    所以明年整体的趋势上,PPI前高后低,CPI前低后高。中上游的通胀预计逐步向中下游进行传导。


    加息预期


    随着全球经济修复带来就业情况好转,通胀压力升温,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程度逐渐退坡。其中美联储逐步收紧,欧央行和日央行仍偏宽松,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已开始“抢跑” 加息来应对通胀和货币贬值。


    国内货币政策大概率是以稳健偏紧为主。降低宏观杠杆,防范相关风险。


    有些人期待降息,我只能说几乎不可能降息,因为可能导致过热风险。在美国加息预期的背景下,风险需要摆在前面。


    根据美林时钟,明年我们经历衰退可能再加上复苏两个阶段。是否进入复苏阶段需要看经济发展和政策的节奏情况。

    随着美国加息预期的上行,十年期美债大概率也会上行直至加息预期充分体现。真正进入加息周期后,各大经济体进入紧缩期,利好债券,以及银行、保险的资产端。


    碳达峰,碳中和


    11月8日,央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等三大重点领域发展。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1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清洁能源现在整体的占比,渗透率都还很低,长远来看是一片星辰大海,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主线。国内对于清洁能源的大力支持,其实也有平衡新基建和老基建的因素,也相当于给大家指明了方向。


    此外,能源转型带来的不仅是新能源的机会,也有旧能源的机会。


    尤其新能源的推进无法一蹴而就,电力紧张的情况大概率还会存在。双碳下,对旧能源供给端的控制其实类似于一段较为长线的供给侧改革,可能抬升旧能源整体的价格中枢。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预计是未来不少政策思路的指导思想。

    主要是调整一些不平衡的发展,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1、地产调控


    预计地产调控将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总基调。地产板块依旧是以防风险为主,搏反弹的需谨慎。


    2、反垄断


    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领导的态度非常明确,公平竞争可以,搞垄断不行。对于互联网大厂我个人倾向于短期敲打,长期竞争力明显。另一方面,对于规模小,但是有实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需要更加重视,这是政策方向。


    大国关系


    11月16日,中美元首视频会晤,释放了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


    随着近期的积极信号,后续可能中美之间的关税问题会有所缓解,但整体来说,今年出口基数好,随着海外产能的复苏,明年出口或许还是会有所降温。

    明年外需回落,那么经济政策大概率会促进国内商品消费需求,改善整体的经济结构的平衡。


    元宇宙


    2022年可能对于元宇宙也是特殊的一年。因为以苹果为代表的大厂,明年大概率有相关产品发布。


    2022年苹果有望发布首款MR产品,Oculus或将发布Quest Pro,索尼有望发布新一代PS VR,或将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粮食安全


    1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要求。《方案》鼓励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进储运减损关键技术提质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水平。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开展节粮减损文明创建,强化节粮舆论宣传。做好舆论监督,对粮食浪费行为进行曝光。



    极端天气似乎比以前更加频繁,粮食安全在国内反复提及。


    尤其这两年发生拉尼娜现象。


    类似巴西等农产大国将受到影响。供给受到影响,可能将引发一系列的价格传导,若严重的话可能引发粮食安全问题。除了天气原因,也许也有一些极端情况的考量。


    当然国内粮食大多可以自给自足,不过有备无患,前瞻性大局观。

    返回顶部 关闭